[長壽] 長壽大師:定期做1事可延壽14年 比運動節食有效
《每日訊號》(The Daily Signal)報道,曾提出藍區理論的長壽大師布特納說,“人的壽命只有約20%是由基因決定的”,若選擇健康生活方式,代表普通人可以“多活12年”。 此外,他還特別提到,每周去教堂,對延長壽命有很大的影響。
布特納的紀錄片調查了世上平均壽命最長的地區。 研究人員訪問了263名百歲老人,發現除了5人之外,其他人都屬於某個以信仰為中心的社區。 有其他研究發現,定期去教會可以使美國人的平均壽命延長7年,更使非裔美國人的平均壽命則延長14年。
這個數字讓其他健康習慣相形見絀,包括定期運動和飲食,布特納說:“對於一個20歲的人來說,如果你從標准的美國飲食轉向藍區飲食,也就是說全食物、植物性飲食——那麼預期壽命可以延長大約10年,而對60歲的人來說,這是值得的。” 另外,簡單的運動方式也能延壽,布特納說:“如果你一生中的體力活動為零,那麽每天只需步行20分鍾,你的預期壽命就可以延長3年”。

布特納說,牢固的家庭關系也會延長壽命,百歲老人都同意,“把家庭放在第一位,讓年邁的父母留在身邊,投資你的伴侶,投資你的孩子”、“處於忠誠關系中的人比獨居的人多活2到6年”。
總之,通過運動可以讓人們的壽命延長3年,吃豆類可以延長4年,通過保持忠誠的關系可以延長6年,靠著吃天然食品和植物性飲食可以延長6到10年,但這些都比不上定期上教堂。 若每周都去教堂,則可多活7到14年,其可能的原因在於可以降低壓力。 布特納說,長壽的關鍵在於讓身心減壓,宗教活動中的冥想、祈禱,或是在用餐前簡單地表達感恩之情,都可以讓人們減少壓力,進而降低身體的炎症。


分享: |
注: |